今天是:
舟经信函〔2021〕3号
各相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九大产业谋划的总体部署,我局起草了《舟山市打造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1年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及职责分工》及《关于成立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请将意见和建议于4月13日下班前提交我局,逾期不反馈,视为无意见。
联系人:数字经济处 郑哲;联系电话:2281683、631704。
附件:1.《舟山市打造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2.《2021年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及职责分工(征求意见稿)》
3.《关于成立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4月12日
附件1
舟山市打造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行动计划
(2021年-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市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框架体系、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 发展目标
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聚焦智能终端、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大力发展海洋通信、海洋数据、海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电子元器件产业,推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与海洋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争取到2025年,基本建立具有舟山特色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形成一批海洋数字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全市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总量突破100亿元。其中,2021年,谋划项目50个以上,争取落地10个以上重大项目。
二、产业链构成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主要由“感知-传输-数据-应用”四层体系及基础材料和电子元器件构成。感知体系,主要是对船、对海、对空的核心感知系统建设及搭载平台、配套工程装备生产;传输体系,主要是海上通讯网络的多种宽窄带技术设备、智能路由设备生产及系统建设;数据体系,主要是数据汇集与大脑计算,也就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体系,主要是数据源及大数据挖掘成果在不同领域应用带来的分支产业链。基础材料和电子元器件主要指支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电子化学材料和元器件。
三、 重点任务
坚持“产业统筹、基建铺路、市场引领、创新驱动、海陆衔接、数字赋能”的发展理念,发挥舟山海洋业态丰富的显著优势,以应用创新提升产业集聚能力,驱动全产业链条的逐步完善,形成“感知-传输-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加速海洋通信、海上5G、北斗三代等海洋通信产业发展,积极布局海上智能终端和感知高端装备产业,稳步壮大海洋大数据相关产业,精准打造水产品智能溯源、海洋智慧医疗、新型海上电商、海上劳务灵活用工等应用产业,同步谋划电子信息材料及电子元器件产业,并随着海洋电子信息与海洋经济加速融合,不断催生海洋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一)发展海洋感知产业
1、智能装备。以建设“智慧海洋”综合感知网和海洋监测网为契机,引进一批具有优势技术能力的企业落户,重点发展水面无人艇(USV)、水下机器人(AUV)、无人机等无人平台,以技术研发和试验应用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打造国内重要的海洋无人探测平台研发、试验、应用基地。
2、船舶电子终端。以进口替代为目标,面向国内需求,重点突破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应急无线示位标(EPIRB)、电子磁罗经、多普勒计程仪、回声测深仪、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以及无线电测向仪等船舶测量控制设备核心技术,大力发展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船舶保安报警系统(SSAS)等信息系统,促进船舶智能化发展。
3、海洋感知设备。通过实施海洋观测网示范工程建设,带动相关海洋感知设备设计研发、高端制造企业落户舟山。重点发展海上雷达、声纳、浮台、浮标、潜标以及各类涉海高端传感器等为代表的海洋感知装备的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及海洋试验等产业。
(二)发展海洋通信产业
1、海洋基础通信运营及服务。加大光宽带、移动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实现管道、基站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施海光缆上岛工程,重要岛屿实现海光缆双回路。提高城市出口带宽,争取建设国际出口。鼓励广电、电力等其他宽带网络建设。加快5G规划布局,推广窄带物联网应用,发展物联网产业。开展舟山海洋通信枢纽建设,接入国家“智慧海洋”网络节点,实现海洋共享数据交换。促进全市电信运营商营业收入稳定增长。
2、海洋卫星通信。发展低成本的S、Ku、Ka波段船载卫星通信终端、地面基站,推动卫星通信芯片、板卡、调制解调器、功率放大器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形成全国海洋卫星宽带通信产品研发、制造、销售、运维中心。
3、北斗应用。结合我国北斗卫星系统民用,推进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综合执法、远洋运输、渔业方面导航和定位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船位监测、船舶航行资料管理、定位导航等服务。重点发展北斗卫星船用导航芯片、接收终端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形成北斗海洋应用技术中心。
(三)发展海洋大数据产业
1、海洋数据中心运营。围绕舟山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规划建设舟山海洋数据中心,整合现有网络、机房、服务器等资源,合理布局数据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节能、集约、共享的数据中心运营服务产业。做大做强中船海洋大数据中心,加强与国家海洋大数据中心业务对接,争取成为国家海洋大数据中心重要节点。编制海洋数据共享和开放目录,并与国家海洋数据共享和开放目录相衔接,整合各类海洋海岛基础数据,包括海洋水文、地理、气象、遥感、理化等数据资源,对交换汇聚的各类海洋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和加工处理,提供给各单位进行共享服务。
2、海洋大数据应用。加快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依托海洋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和运维资源,争取国家、省在舟山设立各类数据中心或分中心,为行业提供数据服务。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技术研发与服务类企业,以海洋大数据和政府大数据开发利用为重点,推进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挖掘、交易和安全管理等环节,加强大数据软件研发、技术支持、政策咨询、科技金融、教育培训等产业的发展。
(四)发展海洋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
1、海洋测绘信息服务。引进海洋测绘领域的领军企业和专业团队,开展海道测量、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专题测量,开展电子航海图、三维海底地形图、各种海洋专题图和海洋图集的信息服务工作,适时成立海洋测绘研究院,提升我市对海洋基础数据采集能力和为海洋用户提供数据服务能力,带动海洋测绘软件、测绘装备产业的发展。
2、港航信息服务。围绕打造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需要,规划建设智慧港航、智慧海事、江海联运等信息服务平台,采集海洋、港口、码头、锚地、航道、运输船舶、货物等实时数据,为各类用户提供电子海图、气象、水文、潮汐、船舶位置、引航、港政审批、锚地、码头作业等信息服务。支持建设航运云服务平台,培育发展港口航运相关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企业,提升港航信息服务能力。
3、船员信息服务。依托我市航海院校船员培养基地和舟山船员品牌优势,建设舟山船员信息服务平台,整合船员、船舶、船公司、涉海企业数据资源,为船员和船公司相关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引进船员信息服务相关企业,为船员和相关企业提供船员管理、海洋宽带、信息咨询、数据接口、终端服务等信息产品和服务,提高船员管理服务水平,为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提供船员人才支撑。
4、渔业信息服务。围绕打造绿色渔业示范基地、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等建设需要,建设渔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渔业、渔船、渔民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为渔业生产、渔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引进和培育一批渔业信息服务企业,提升舟山渔业信息服务能力,努力形成我国重要的渔业数据中心、服务中心,促进渔业捕捞、加工、物流、交易、金融等全产业链发展。
5、海洋旅游信息服务。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景区、交通、气象等数据资源,实现旅游精准营销,提高游客体验。发展通用航空信息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旅游信息服务企业,提升舟山旅游信息服务能力。
6、两化融合信息服务。根据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粮油加工、汽配、螺杆等临港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区域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ERP、CRM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发展工业APP,开展机器换人,鼓励“企业上云”,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发展一批符合我市产业特点的两化融合服务企业,提升我市工业行业信息服务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7、海洋政务信息服务。围绕智慧政务建设需要,结合各部门、各行业的应用特点,引进和培育信息咨询、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运维服务等信息企业,在支撑和保障政务管理、民生服务的同时,形成舟山特色的政务信息服务能力,支撑“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五)发展基础材料和电子元器件产业
1、电子元器件。围绕海洋智能装备与电子信息终端领域,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发展通讯芯片、光电显示、功率器件、工业机器人、能源及动力电池等产业,培育做强本地通讯模块、感知原件、海光缆等制造企业。
2、电子信息材料。以上游石化行业原料为牵引,围绕长三角区域光学仪器设备产业布局,依托周边电子信息加工制造行业,结合本地海光缆、光伏等行业领域,发展量子点膜、偏光片、OCA光学胶(带)等光学膜产业,引进光刻胶、环氧树脂等高端电子酚醛树脂产业,培育相关缆料、线材产业。
四、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集聚、各具特色”的整体布局原则,在小干岛建设船联网产业园,作为总部基地。选择具有较好基础的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作为电子制造业的核心园区,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作为软件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园区,同时积极促进定海海洋科学城、普陀经济开发区、岱山经济开发区等县(区)重点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一总两核多点”的发展格局。待条件成熟,适时打造海洋电子信息特色小镇。
五、 实施步骤
从2021年起到2025年,分三步加以推进。
第一步,全面招商阶段(2021-2022年)
围绕“感知、传输、数据、应用”及基础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全产业链发展要求,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头部企业和核心企业,凝练重点招商企业进行精准招商。并根据招商实际,适时对重点招商企业进行调整和增补。
第二步,重点培育阶段(2023-2024年)
推动海洋网络运营及准入标准落地,产业园区配套服务逐步完善,产业数据开始运营,打造创新应用场景3至5个,重点扶植3至5家企业进入行业10强,助推20至30家企业进入行业50强。
第三步,巩固推广阶段(2025年)
在长三角和沿海城市完成5至10个分节点城市产业园建设,辐射全国沿海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业孵化器及产业基金发挥效益。推动3至5家企业上市,储备10至15家企业进行上市准备。形成新型船舶、海事服务、卫星应用、海洋渔业等多个子集群培育基地,打造5至10条成熟的产学研创新链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发挥智慧海洋专家委员会专家的作用,对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进行技术把关。把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至县区、功能区和协同部门,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定期督促检查,压实主体责任。
(二)加强政策引导
充分整合现有工业和信息化、科技、人才、财税、政府采购等政策,制定出台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对海洋电子信息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加大软件产业政策宣贯力度,推进产业政策加快落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海洋电子信息行业龙头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企业,可以在土地使用、贷款贴息和配套补贴等方面实施“一企一策”政策给予支持。每年对具有培养潜力的电子信息企业给予政策资源重点倾斜的待遇,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实施企业上市计划,帮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三)加强人才支撑
加强党校在干部教育的基地作用,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知识的宣讲普及,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在市内高校开设电子信息专业院系,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鼓励专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信息化人才培训,提高人岗适配性。大力引进中高端人才特别是舟山籍回乡人才,弥补本地人才资源的不足。建立信息化和信息产业领军人才数据库,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婚恋等实际困难。
(四)加强制度保障
研究智慧海洋、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政策法规,重点研究制定海洋数据共享办法和操作细则,在保护数据资源的同时,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培育舟山企业大数据能力。加强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完善信息化建设市场监督管理。探索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PPP建设模式,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统计分析,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附件2
2021年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及职责分工(征求意见稿)
序号 | 任务名称 | 重点任务 | 具体工作 | 责任单位 |
1 | 建立协同机制 | 建立健全专班运作机制 | 明确专班职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共性困难。 | 专班办公室
|
2 | 制定产业发展年度计划 | 分月度把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市属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形成发展合力。 | ||
3 |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 把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任务落实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数字经济和数字化改革考核的重要内容。 | ||
4 | 优化产业布局 | 建设小干岛海洋E谷(暂名) | 按照船联网全产业链布局要求,选址小干岛科创板块,打造船联网产业总部基地。 | 新城管委会 |
积极申报船联网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 市经信局 | |||
5 | 推进和完善产业园区建设 | 加快海洋产业集聚区、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定海海洋科学城、普陀经济开发区、岱山数字大楼、嵊泗电商园等产业平台的服务功能,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一总两核多点”的发展格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资源规划局、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科学城、县区政府 | |
6 | 创新招商模式 | 产业链招商 | 根据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地图,重点围绕50家处于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的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力争全年完成10个项目(企业)落地舟山。 | 市投促中心、海洋产业集聚区、新城管委会、县区政府 |
7 | 应用场景招商 | 充分发挥我市优越的海洋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出渔船精密智控等应用场景,开展船联网“揭榜挂帅”,吸引全球知名海洋电子信息企业来我市创新发展。 | 市经信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港航与口岸局、市科技局 | |
8 | 平台招商 | 引入国内权威机构和领军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平台公司,建设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器,牵引全球资源,实现应用建设、产业推动、基金管理、产业联盟建设、孵化器和产业园区运营和产业招商职能。 | 市投促中心、市科技局、海投公司 | |
9 | 强化政策支持 | 组建产业基金 | 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组建产业生态基金与产业加速基金双重产业基金,以社会资本的商业性,助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良性建设,打造产业生态。 | 市金融办、市财政局 |
10 | 统筹财政政策 | 统筹各项扶持政策,持续加大对产业链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投入力度。对行业龙头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企业,在土地使用、贷款贴息和配套补贴等方面实施“一企一策”。 | 市财政局 | |
11 | 加强法规建设 |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研究制定海洋数据共享办法和操作细则,在保护数据资源的同时,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培育舟山企业大数据能力。 | 市经信局、市大数据局 | |
12 | 创新项目管理 | 结合数字化改革工作,创新政企合作的数字化项目建设模式,探索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PPP建设模式,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 | 市大数据局 | |
13 | 强化人才支撑 | 进一步发挥智慧海洋专家委员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培育,共同提升产业发展能力。鼓励专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信息化专业技能人才培训,提高人岗适配性。 | 市人才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
附件3
关于成立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工作专班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加快培育我市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经研究,决定成立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现将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陈 隆 副市长
副组长:李 升 市政府副秘书长
应亿军 市经信局局长
成 员:陈杰辉 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
沈 权 市发改委副主任
康 专 市经信局副局长
袁 嵘 市科技局副局长
韩志波 市财政局副局长
夏志光 市资源规划局副局长
陈建设 市商务局副局长
吴 海 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锁旭东 市港航和口岸局副局长
张谷燕 海洋科学城副主任
陈 博 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
戴汉鹏 新城管委会副主任
工作专班主要职责是协调解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共性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优化行动计划,指导全市各地、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办公室主任由康专担任。专班办公室承担产业链招商和培育的日常组织、协调、考核、指导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好责任分工,切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办公室 2021 年4月12日印发
主办单位:舟山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地址:舟山市新城体育路10号海洋科学城A16幢9楼
联系电话:0580-2031682 0580-2055174(传真)邮编:316012 邮箱:zsskjxx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