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和居民就业结构的变化,渔农村居民收入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农民收入一直比不过渔民,现在则要调转来说了;渔农村居民收入构成中,以前家庭经营收入一直居首位,如今也已被工资性收入所取代。
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市渔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981元,同比增长16%,增速继续居全省前列。其中,渔村居民人均收入6862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031元,增长17.8%。有史以来,农村居民收入首次超过了渔村居民收入。
2004年至2007年,我市渔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期,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渔村居民收入增速,使两者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去年,我市渔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047元,增长14.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584元,增长18.1%。两者收入仅差463元。
农村居民收入超过渔村居民收入,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长。近几年我市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使大批农村劳动力脱离农业,从二、三产业中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收入相对较稳定,从而促进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2006年,工资性收入占我市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达到58.9%;去年,这一比重提高到60.9%;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增加,成为其增收的最大引擎。
与农村居民一样,渔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也在逐步提高。上半年,由于鱼发不好,柴油及人力等成本快速上升,渔村居民渔业收入仅增长3.9%,而工资性收入达到1367元,同比增长17.8%,占现金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8.9%增加到19.9%。尽管工资性收入比重不如农村居民高,但渔村居民单纯依靠渔业增产增收的格局已打破,收入来源呈多元化。
上半年,我市渔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12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占渔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比重为44.8%,超过了家庭经营收入。
随着我市新渔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渔农民培训就业力度不断加大,渔农民长期依赖大海、田地的传统经营方式得到转变,收入结构逐步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