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 舟山

科技动态

舟山

智能电网,网尽风光潮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07 11:05 点击量:545

手握“金钥匙”由“制造”走向“创造”
       今年3月初,我市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海洋工程结构腐蚀控制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中期检查。该项目由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海洋学院、浙江飞鲸漆业有限公司和中科院海洋所联合承担。
该项目自开展以来,已完成现役海洋工程钢结构除锈与防锈技术研究、钢结构浪花飞溅区新型包覆防腐技术研究,并在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码头上进行了工程示范,运行状态良好……
这仅仅是海洋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破译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自主创新成为了一把不可或缺的“金钥匙”。
      “东海区域优势种类扩繁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被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流能发电与海岛新能源供电关键技术”等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鱼胶原蛋白肽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应用及产业化”等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由舟山市机械设计研究所承担的“远洋渔船柴油机废气余热制冷速冻设备研发及应用”等12个项目被列入2011年省重点项目……
       这些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正体现着舟山海洋产业企业用自主创新的“金钥匙”,开始由“制造”向“创造”转型。
市科技局资料显示,2011年,全市海洋领域共获立项国家、省、市级项目172项。全市总计60多家单位参与海洋科技创新活动,投入科研经费8亿多元,申请专利600多项。
       据了解,我市海洋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海洋产业技术科技攻关、利用高新技术推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引起转化科技成果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等。
自主创新 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去年,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海洋技术领域项目“海洋低值鱼类陆基加工新技术及设备开发”,突破了低值鱼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富EPA/DHA甘油脂与磷脂的生物合成、低值鱼蛋白的酶组合深度水解及质量安全控制、多脂红身鱼类的低温组合干燥等多项关键技术,项目已累计实现新增产值2780万元,新增利润439.8万元,新增税收92万元,创出口额2064.4万元。
        自主创新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除此之外,短短几年,我市的海洋生物、船舶工业、临港工业、临港化工、港航物流、海洋系能源等海洋领域企业,通过实施一批创新性强、前瞻性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重大科技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谋得了一席之地。
随着船市低迷、用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我市船企普遍感到接单难、赢利难。国际造船界预测,2015年前全球新造船市场都将处于低迷状态。
       面对困难,我市船企积极寻求突破。去年,我市船舶技改资金投入达到52.1亿元,超过船舶工业投资额的一半,实施了高端新船型的开发和关键设备、精度控制和快速搭载新工艺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2011年,尽管全市船舶企业接单同比下滑,但下降幅度好于国家水平。骨干船舶企业通过加强创新研发频接大单,如扬帆集团在5000PCTC的基础上开发设计6700PCTC,正和造船在5.7万吨级散货船的基础上开发设计7万吨级散货船等。
       船企迈开了自主创新的脚步,在新船订单结构上可窥一斑——大型船企的节能环保型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海工辅助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比例提高。如金海重工接获26艘2000TEU节能环保型集装箱船意向订单,欧华造船也先后接获10艘1700TEU、6艘4800TEU节能环保集装箱订单。
       科技投入,技改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主办单位:舟山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浙ICP备14000885号-7

地址:舟山市新城体育路10号海洋科学城A16幢9楼

联系电话:0580-2031682 0580-2055174(传真)邮编:316012 邮箱:zsskjxxs@126.com

浙公安网备3309020200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