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依托浙江海洋学院建设的海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昨正式挂牌。今后,基地将定期开展科技交流和国际合作,进行海洋技术与网箱养殖工程、海洋生物与海水增养殖和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与水产品安全等方向的研发,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不断促进海洋养殖工程技术产业化。据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为落实《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实现国际科技合作方式战略性转变而推出的重大举措,目前有全国77家单位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我国海洋领域总体研发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平台建设滞后、产业化能力薄弱,已成为海洋科学研究深入开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之一。该基地的启动对于提高我国海洋领域自主研发水平,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国家科技部合作司司长靳晓明说,浙江海洋学院能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被授予海洋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得益于其多年来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强化服务区域海洋经济。
据悉,目前该校承担了国家、省部、厅局级等科研项目348项。近五年来,科技成果转让或被采用137项,直接经济效益2.96亿元。在国际上,与俄罗斯国立湖河渔业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美国西北海洋技术研究所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动物学研究所、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日本东海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英国斯特灵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二十多家科研院所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累计开展了15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总经费达3695万元。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科研自主创新,积极推动海洋经济特别是舟山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浙海院校长苗振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