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两岸“三通”梦圆台北,两岸“三通”永载史册。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四项协议,标志着两岸交流互动的新局,后续效应更将使两岸关系进入崭新境界。
“通则顺,顺则和,和则两利。”毋庸置疑,“三通”协议的签署,还将开启两岸新的经贸合作,必将给两岸企业和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从而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IT产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主要产业将受益匪浅。
“三通”拉动市场经济发展
两岸“三通”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然而自1979年大陆方面率先提出“三通”诉求后的30年间,两岸关系几经变化,从“九二共识”达成到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割据后,终于首次正式接触,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几十年的“湾路”终于通了,互惠互利成为现实。
根据签署的协议,两岸实现了:海运方面,开通两岸海运直航,实现客货直接运输;空运方面,建立两岸双向直达新航路,开办两岸货运包机,增加客运包机的航点、班次,并将两岸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邮政方面,开办两岸直接函件、包裹、特快专递等业务;食品安全方面,相互通报食品安全信息,建立两岸重大食品安全协处机制。这些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实现人流、物流与资金流的自由、快速、便捷,将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
受此影响,两岸三地股市马上反应,“涨”声响起。据《证券日报》报道,在协议签署后的五天内,低迷的台湾加权指数保持着良好的上涨势头;内地A股市场也受此鼓舞结束了低位徘徊状态,重拾升势。
从长远来看,两岸“三通”后,大陆和台湾都将受益。另外,从陈云林访台带去10位中国大陆的经济高层和高管人士,可见对两岸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决心。可以预见,两岸“三通”的实施对于打造海峡两岸经济圈,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内地出口份额,实现双方共赢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前景可期。
合作催生IT业机遇
业内人士表示,内地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两岸比较优势各异,经济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互补互利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IT产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主要产业,也作为台湾的主打产业,在“三通”后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首先,祖国大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成为吸引台湾IT产业的最重要因素。台湾电子产品主要出口对象是大陆,“三通”将大大降低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
其次,放宽台湾电子产业在大陆投资的限度,将有助于大陆电子产业升级换代。例如,富士康、宏碁、华硕、友达光电、ABB、灿坤等国际知名的台湾IT企业也有可能把重点放在大陆上,实现互利。
再次,“三通”后,相信有更多的台商来大陆投资,并将业务范围扩展至内地,促进两岸经贸的升温。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近日提出,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应该颠覆目前“台湾研发,大陆代工”模式,形成“大陆设计、台湾制造”的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家吴敬琏则表示,“如果海峡两岸的IT产业联合起来,可能在全球形成IT业最强联合体,形成最大的发展机会。”两岸“三通”就是一个最佳契机。
潜力巨大为新型合作铺路
“三通”的经济效益及巨大潜力无可置疑。日后,将为更多的新型合作奠基铺路,由此建立两岸间更多的互惠、互利、互信。
一个好的开始预示着好的未来。政策方面,根据两会领导人的初步商定,下轮商谈将解决两岸金融合作、共同打击犯罪、渔工劳务合作、双向投资及签订投资保护协议、动植物检验检疫合作、媒体记者常驻等问题。
经贸方面,两岸“三通”对商务往来、物流运输都是利好消息。“三通”将开放大陆企业及人士到台投资,改变过去投资的单向流动,为两岸企业打开在岛内合作的全新天地。随着两岸的交流与日俱增,电子商务也将成为关键载体,促进两岸的经贸交流。
通信方面,据网易科技讯,日前,中国移动联手台湾省中华电信展开调降移动漫游费率,并预定明年实施。中华电信希望通过两岸观光与经贸往来逐步联络,抢攻移动漫游商机。
当然,“三通”潜在效益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例如,企业要建立基础设施、协调法规政策以及技术问题上的磨合等。因此,耐心等候,抓准时机是两岸企业当下可以做的,互惠互利则是最终目的。
主办单位:舟山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地址:舟山市新城体育路10号海洋科学城A16幢9楼
联系电话:0580-2031682 0580-2055174(传真)邮编:316012 邮箱:zsskjxxs@126.com